第85章 任家院裡來了客人
沒想這事兒被周大業知道,把村裡人給罵了,一時間村裡人不敢提,卻都是在責怪王婆子和張婆子開的先例,沒有她們兩個先開口賣地,也不至於借不到。
吳氏過來自然不敢這麼問,大家都有難處,隻是一來就問任家還有多少糧食的事,任婆子這人謹慎,是不會說的,笑了笑,就兌糖水給吳氏喝,吳氏都不好意思再追問了。
正好這會兒三房夫妻從城裡回來,才到院門口,宋九腳步一頓,就將院裡的說話聲聽了去。.
宋九進了院門,她沒有提到自己的綉活,卻是直接開口:「娘,大嫂,二嫂,不得了,城裡的糧鋪要關門了。」
正在廊下坐著看婆母買地的兩個兒媳婦立即跟著起身,城裡這是鬧起來了?
宋九直接將城裡的情況往院裡一說,坐在闆凳上喝糖水的吳氏不淡定了,也驚呼出聲,「當真城裡的糧鋪是這麼決定的?八百個大錢一袋粗糧,怎麼不去搶呢?」
不隻吳氏嚇了一跳,任婆子也是驚訝個大錢買的一袋她都覺得貴的,畢竟以前一個大錢就能買一袋吃了。
吳氏坐不住了,一口氣將糖水喝完,這就要回去跟她家老頭說說,他們家的糧也不多了,趁著六百個大錢一袋時沒有漲價,要不要上街搶幾袋去。
吳氏一走,任婆子立即將院門關上,回頭看向老三媳婦,露出笑臉。
任婆子相信老三媳婦並沒有騙她,不過卻像及時雨,要不是老三媳婦這麼一說,村長夫人還要在院裡扯皮,好在她先前沒有答應一畝地七袋粗糧的說法。
宋九也笑了,她把包袱拿出來,裡頭是二十塊綢子衣料,幾個兒媳婦圍著看。
宋九當著眾人的面前將二兩銀子的綉帕錢交了出來,隨即說道:「一張綉個大錢的工錢,對方見我繡得不錯,多給了,便給了二兩銀子。」
「接下來這些就個大錢的工錢給,綉好交貨後再付貨錢,娘,你把錢收上。」
任婆子聽著,笑眯眯的從銀錢裡拿出四百個大錢交到宋九的手中,說道:「三房落下兩成自己收著,這是規矩。」
宋九也沒有推辭。
一旁的大嫂沈秋梅看著,一張綉帕就能個大錢,感覺到不可思議,三弟媳才學了幾日啊,一張綉帕能抵一袋粗糧了,在這世道有手藝是真的餓不死,難怪婆母當時想方設法的讓三弟媳學刺繡了。
楊冬花卻是奇怪的看著婆媳兩人的交談,給二兩銀子落兩成是四百個大錢,這數她不會算,是對的還是錯的?見大嫂沒有意見,可見婆母沒有多給。
不過是四百個大錢,楊冬花倒也沒有放在心上,不過三弟媳是真的能自己賺錢了,還挺意外的,但她也不羨慕,她是做不來的。
「娘,你先前給的二兩銀子買絲線的錢,連著兩次我花了八百個大錢,等這一批貨全部做完了,我再報數。」
宋九真是坦誠,任婆子就喜歡這麼坦誠的媳婦,擺了擺手,叫她自個兒記著就好。
倒是這會兒沈秋梅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,她驚異的看著三弟媳,問道:「三弟媳會算數?」
這事兒任婆子給忙忘了,沒有在院裡頭說起,瞧著老大媳婦知道了,任婆子也就接了話:「你三弟媳不僅有福運,還是個聰明的人。」
「她嫁到任家院來後跟著你三弟學了學,就會了,不僅識字看文書,還會算數,要是個男兒身,可不得了。」
有了婆母這話,沈秋梅不淡定了,她一直以為在任家院裡的媳婦,就數她識字,她一直在院裡是壓一頭的,畢竟她是秀才家的女兒,打小就識字。
三弟媳才來任家院時,所有人都看到了的,一身破爛的衣裳,連飯都沒吃飽過,又怎麼可能讀書識字。
嫁到任家院才一個冬季的時光,她不僅學會了刺繡,還學會了識字,她是怎麼做到的?
說家裡發生這麼多的事是她的福運,那讀書識字算數可不是靠運氣就行的,那得實打實的記和背。
沈秋梅驚得說不出話來,任婆子瞧上了,也不想太打擊了大媳婦的面子,便說道:「老大媳婦也不錯,秀才家的女兒,學的知識更多,以後也可以教一教你三弟媳。」
沈秋梅連忙收起思緒,應下了,再看三弟媳,她可是半點不敢輕看了,甚至還很欣賞,如此聰明的人,竟然是她的妯裡,自己可得努力了,不能輸給三弟媳才好。
隻有楊冬花沒啥感覺,三弟媳聰明好學,反正她不想學,先前婆母也問過她要不要學著識字,她丈夫識字,可以跟他認一認。
她看到字就頭痛,聽她丈夫念書就想睡覺,最後連她丈夫都不想在她面前念書了,不然成了催眠曲。
宋九報完了賬,提著包袱進了屋,就見她家夫君在屋裡等她了。
「媳婦兒,跟我打獵的那幾個問我,這束髮的綉帶能不能也給他們一塊,著實是好看,指不定帶了這個能娶上個媳婦。」
是剛才回來時在村道上看到地裡幹活的那幾個要求的麼?那會兒他們盯著丈夫看,原來是在看綉帶,這倒是好辦的。
做綉帕也要裁一裁,萬一有多餘的邊角料,她縫到一起做個綉樣,就能帶頭上,還是綢料子更好看了呢。
對於常年穿著青灰黑短衣的莊戶們來說,一根紅繩都尤其顯眼,何況是這紋路顏色鮮亮的綢料了,那是更好看了。
任榮長得了媳婦的同意,歡喜的出門,把這好消息告訴他們去。
獨留宋九一人在屋裡時,她會把小盒子拿出來,裡頭是她先前做的雞蛋夾雜著丹砂一起磨成的粉,細膩的抹在了雙手上,她臉上都捨不得抹,這個也能敷臉的,就是量太少了,這一次沒有捨得去買丹砂。
宋九輕輕地揉著自己的小手,還別說幾日不做事,手是軟了些,又吃得好睡得香,還用這偏方抹手,手上的粗皮慢慢地掉了。
宋九很滿意,抹好了,才開始接著刺繡。
接下來兩日,許是村裡有人去過城裡打聽了,知道了城裡的糧價後,便有人狠心來任家院裡拿地換糧來了。
這一次一畝田粗糧。
連家裡的種子糧都吃光了的村裡人,已經計較不了那麼多了,任婆子請老童生幫著寫了文書,村長鑒證,第二日辦了契紙,又到手三畝地。
這麼一算,任家已經畝地了,現在賣給他們還能下種呢,泉眼井源源不斷的出水,田地隔得遠了,任婆子直接打發家裡的大力兒子去挑水澆田,一滴水都不能浪費。
就在任家人都滿心歡喜計劃著接下來陸續購田地的事時,任家院裡突然來了一位客人。